您好,欢迎来到华南师大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从“读”开始

发表日期:2017-6-2 作者:华南师大家教中心 电话:150-1415-5145

华南师大家教中心“读书之于教师,就像练声之于歌手、打靶之于枪手,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刘颖说。在该校工作生活了17年,刘颖不仅从读书中汲取营养,收获了成长,也从学校无处不在的“读式文化”中丰富自己,收获了幸福的教育人生。

记者近日来到钟家村小学,正赶上学校举办的第十一届读书节开放日活动。语文组女教师的古诗词诵读,将记者带到了遥远的诗词国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吟之如甘饴,赏之如珠玑,让人感受到了诗歌之美、吟诵之美。漫步校园,在教室的读书角、楼道一角、阅览室中,孩子们静心阅读的身影随处可见,在这里,记者被浓浓的书香与阅读气息包围着。

从“读式教学”到“读式文化”

在钟家村小学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似乎与“读”字有着不解之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读式教学”到“读式文化”,从读有字之书到读无字之书,从“文本之读”到“心灵之读”,钟家村小学在“读”中求发展,教师在“读”中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学生在“读”中快乐地成长,学校在“读”中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钟家村小学校长的郑祖读在研究“读”的方法、规律、艺术过程中,总结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综合训练”为核心的“读式教学”法。该校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获得者桂贤娣老师,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令人难忘的小学语文课。那次她带着《难忘的一课》教案去找郑校长,看完她的教案后校长对她说:“《难忘的一课》重在读,只有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读课文,才能明白课文的内容;只有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读重点段落,才能使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校长鼓励桂老师,只有“读”才能上好这一课,要想办法运用多种读法激发每个学生读的欲望、读的激情。在之后的公开课上,面对600多人,桂贤娣灵活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师生引读等多种读法,引发了听课专家、教师的兴趣,大家对“师生情真意切各种形式的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传承的过程中,钟家村小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以“激趣导入——初读质疑——研读释疑——美读生情——读写结合——广读延伸”的语文阅读教学六大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注重读、突出读,培养读的兴趣,养成爱读的习惯。

“‘读式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有影响力的流派,钟家村小学是发源地。”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说。读能明意,读可怡情,读能明理,读能激趣,读能生疑,读能表情,读能生情,读还可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健全人格,发展身心。学生通过读使静态的语言文字动起来、活起来,转换成生动鲜活的画面,视觉符号转换成听觉符号,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这种转换,使学生和书本的关系转换成人与世界的关系。以“读”为中介,达成了人与世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理性的对话、审美的和谐。

钟家村小学进一步拓宽“读式教学”“读”的内涵,从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到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形成了独特的“读式文化”课堂教学体系,并将“读”的外延不断延伸,从读有字之书延伸到读无字之书,从文本阅读延伸到心灵阅读,逐渐形成了“以静心读书为师生的生存方式,以读懂他人为师生的交往方式,以读懂课堂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读懂教师为学校的管理方式”的“读式文化”。

从读“有字之书”到读“无字之书”

“我们在继承发扬‘读式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从‘读式教学’到‘读书文化’再到‘读式文化’。”钟家村小学校长朱永军介绍说,“我们首先从阅读着手,在学校大兴读书之风,希望以阅读滋养师生心灵,改变师生行为,促进师生发展。”

在读书活动开展之初,老师们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配合。有的教师很冷淡:“校长你读你的书,我们抓我们的学习成绩。”有的老师很抵触:“读书有什么用,家长、教育局还是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升重点中学还是要考试分数。”有的教师很无奈:“我们想读书,可是整天忙得气都快喘不过来了,哪有工夫读书。”

面对教师们对阅读的抵触情绪,学校领导意识到,除了校领导以身示范、带头读书外,还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新的评价方式推动读书,用校本课程的方式普及读书,用文化建设的方式升华读书,于是鼓励“教师写读书笔记、组织班上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等一系列评价和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如“中午20分钟读书”写进课表;每天中午,值日教师到各班检查读书情况;每月底,干部检查老师的读书情况,学校以教学常规评价表的形式评价教师、班级的读书情况;寒暑假,学校给教师送书,布置读书作业,开学后,检查教师的读书情况,并请用心读书的教师在大会上交流读书心得。学校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读’具慧眼”,举办“读书分享会”“教师读书沙龙”,每月一次的“好书交流会”,两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每年一次的“读书节”以及“读书知识竞赛”“书香家庭评选”“亲子共读30天”等一系列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经过持续不断的阅读活动的开展,钟家村小学的师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们变得更加智慧、阳光,学生更加热爱读书,更会学习。老师们还惊喜地发现:“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上升了。”

学校引领学生不仅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即“读”自然,“读”社会。钟家村小学地处知音文化的发源地武汉汉阳区钟家村,是“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一动人故事主人公钟子期的故乡。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引导学生读地域文化。“我们带学生走出校门,到周边的古琴台、黄鹤楼等著名文化遗址,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名人轶事、典故传说,产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该校党委书记谢菲说。

从“文本之读”到“心灵之读”

“读式文化”不仅是一种尚读文化,更是一种“读人”“读心”文化。在开展文本阅读的同时,钟小人十分重视从读文本到读人、读心灵。

何为“心灵之读”?校长朱永军解读道:“一是读懂教师,倡导学校管理人员管理方式要贴近教师的需要;二是读懂学生,鼓励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三是相互读懂,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要相互读,形成一种相互理解、开放合作、和谐发展的‘读式文化’。”

读懂教师,“我们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读懂教师,读懂他们的心理,以此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老师们每天的在校生活都能真实而幸福。”朱永军说,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读懂学生,就是要珍视每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走进学生的内心,把爱撒播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读懂孩子,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桂贤娣老师解释说。在多年读学生、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她创造了“生进师访”的教育方法,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告状式家访,使家访成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心灵沟通之旅,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

钟家村小学把特有的“知音文化”引入学校的“读式文化”。“知音文化不仅是纯粹的彼此理解,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赏识。”杨再隋教授说,“赏识与被赏识都因为相互信任与理解而充满幸福感。这是一种知音情结。‘读式文化’显然深受‘知音文化’的影响,不仅读心,还要读出情趣,读出韵味,去发现、欣赏所读对象的美感。在教育活动中,当我们要读懂学生时,如果能带着赏识的情感去读,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去读,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从“读”开始。从生命的本真出发,才能摆脱生命的羁绊,走出生命的阴霾。当教育从读开始之时,当读从童年的原初状态出发之时,人的成长也就开始了。
    
华南师大家教 广州家教 广州数学家教 广州英语家教 

广州物理家教 广州化学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