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南师大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广州家教报道:家国情怀撑起爱与智慧的天空

发表日期:2020-11-26 作者:华南师大家教中心 电话:150-1415-5145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在我校召开
为进一步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11月25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在我校召开。本次论坛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广东省教育厅指导下,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共同承办。

来自全国各省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家围绕“用爱与智慧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后疫情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与情怀”主题,探讨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培训模式及实践机制,以及“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合作机制等。

高瞻远瞩与当代使命:师德师风为重,指明建设方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出席本次论坛,并做了题为“深化师德师风治理、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中央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与要求达到了新高度,广大教师要学习贯彻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任司长提到,教师工作不仅是教育的基础工作,而且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基础工作,面对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在新时代师德师风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师德师风要求贯穿日常管理全过程。师德师风治理重点工作要持续在严管上下功夫、持续在宣传教育上出实招、持续在责任落实上见真功。

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同志表示,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本。师德建设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不仅涉及教师队伍的高度和美誉度,更是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当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重视师德的引领,又要注意人性化、人本化和人文化;要看到师德建设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也要看到师德建设的“尊重”“服务”意蕴。师德建设不是为了师德而谈师德,师德不是空的,而是要落实到现实教学活动和科研创造中,师德建设最终是为了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培养具有反思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意识的新时代学生。教师固然有为“稻粱谋”的维度,但是,作为教师的特质,更在于为“道义谋”。他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虽因疫情工作未能出席,在司长任友群一行专程拜访钟院士时,他特别指出: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对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我们克服困难,很好完成了各项任务,很了不起。同时,钟院士专门录制视频祝贺论坛召开。他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表示要在践行师德方面与广大教师共勉。钟南山院士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他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情怀,敢为人先、坚持原则的职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敬业爱生是最基本的师德,“要守住教书育人的底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先生以视频方式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支持。他希望,华南师大把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建设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南、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中心、示范性师德师风培训中心、师德师风质量监控评估中心与师德教育课程开发中心,成为以面向基础教育学校为主兼具面向高校,纵向贯通衔接、横向渗透互学的“大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表示,作为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大推动本科生的“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项目与广东中小学名师培训项目对接,打通职前职后师德养成教育的一体化壁垒,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校通过国培师德培训者培训项目,为近千名师德培训者提供了凸显“温暖的关怀型师德”培训内容与形式,助力全国师德建设。华南师大还利用学校丰厚的师德研究与培训领域的专家资源和长期研究、实践经验,为区域师德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诊断咨询服务。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小学德育》杂志,近年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共建“师德研究与实践”栏目,持续关注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与实践现状。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全国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心教书育人,和全国医务工作者和各行各业人士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和保持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亲自主持论坛,指出在全球疫情下,中国却能有这样的机会,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到广州、华南师范大学,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是我们党和政府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科学防控和千千万万人的共同努力换来的,更加激励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做好“四有”好教师。

田家炳基金会主席戴希立作为香港代表在视频贺词中说,田家炳先生于1982年在香港创办田家炳基金会,他以“育德为先,百年树人”为教育理念,就是希望在全球化的时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首要的是老师也要有正确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全人发展。戴主席希望大湾区优质教育资源与港澳专业资源和成果能充分共享。

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职前职后一体,共抒支教情怀

“遵道而行乃师德之本。”时代楷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认为,道是规律,是法则,教师应有一种敬畏感。教育之道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师德之本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育人,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而学生观是检验师德的根本标准,学生观的逻辑起点:人——孩子——学生,不论品行优劣,不论成绩好差,不论外形俊丑,不论家境富贫,只因是个“人”,是学生,教师就应该永远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关爱,主动为其成长提供更为安全和温暖的环境。教育的真爱要像阳光一样均衡地洒向每个学生。陈立群校长更强调,教育者应眷注精神,育人教书,注重学生的精神奠基。

陈立群校长的支教之路并不孤单,在“榜样华师·担当;华师传承·责任;荣耀华师·点亮”三个篇章的组诗朗诵中,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队与教育部国培计划领航名师华南师范大学基地、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华南师范大学班的学员优秀代表倾情回顾了不畏艰苦、奔赴祖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传递温暖和爱、传播知识和责任的大爱故事,用各自的生命诠释着充满爱与智慧的师德光辉。

讲好师德故事,共同“向美而生”:TED式演讲角度多元,金句频出

在本次论坛上,粤港澳专家教师通过师德故事微视频、TED演讲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师德的意蕴和内涵。专家及师德楷模通过TED式10分钟演讲,讲述了他们眼中的师德。“是那个爱我的老师改变了我,我就是从这样的太行上的山坡上的小村庄走出来的。我的老师给了我爱,让我有了梦想甚至是教育的信念。”在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蔡辰梅看来,教育是从爱一个具体的孩子开始的,在本质意义上,爱不只是简单的教育情感,更是教育的方法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科长黄佑生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特点进行解读,提出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培训者要了解不同阶段教师的成长特点,做好分层培训,注重对不同阶段教师师德的培养。澳门中华总商会商训夜中学教师黎洁谊分享了她的教育故事与教育理念,在教育中,黎老师坚持用真心、爱心、耐心打开学生的心窗,影响学生的心智、心态、心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质的变化。贵州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首任校长、2020年感动广州最美教师、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小学校长詹雯分享了她的支教之路,在国家极度贫困县——纳雍,詹校长倾情投入,建设校园,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温度。她提到,“触动灵魂的教育可以唤醒生命的价值,有温度的教育可以激活生命的灿烂。”每一位老师都应带着爱与责任,与孩子共同前行。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婧老师扎根罗湖,潜心美育,她认为,师德应该是和学生一起向美而生。

平行论坛,思想碰撞:探讨新时代师德内涵与情怀坚守

下午,四个分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围绕“落实寄语精神:今天我们如何做一名好老师?”、“阻断代际贫困:乡村教师需要怎样的师德坚守”、“职前职后一体化:职前4年与职后40年的师德修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师的国家认同”等主题,进行深度探讨。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围绕主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研讨了相关案例。通过深度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精神,需要进一步深入关注乡村教师,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感,为阻断代际贫困做出努力;需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家认同与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教师的家国情怀;需要坚持职前职后教师一体化的师德修炼,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更需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以智促德,努力做一名智慧的好老师。

思维碰撞,共同研讨: 后疫情时代的“爱、智慧与责任”

分论坛结束后,全体与会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互动式案例”全员参与投票讨论,在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与会嘉宾对师德师风建设应承担起何种使命,应具有何种情怀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常务副主任王红教授作专家主持,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班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名誉校长吴颖民,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刘良华和华南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师范生郭绮琪等嘉宾,就“用爱与智慧点亮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后疫情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与情怀”等主题展开对话,通过大家对所举案例的不同选择,来共同探讨“师德”这一抽象概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班华认为,从师德内涵的角度,师德是多元的,不同的行为选择只是体现了类型差异。刘良华提出,爱与意志力是实现师德的基础。从方法的角度,刘启迪说,教育应从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宋冬生指出,教育的智慧来自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黎洁谊说,只要真心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着想,所有困难都将迎刃而解。作为管理者,吴颖民认为,一定要积极面对任何的挑战和困难。作为职前教师和师范生代表,郭绮琪说,双重身份让她体验到,疫情改变了教育样态,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

最后,校长吴颖民作为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广东省师德标兵,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宣读践行师德倡议书呼吁广大教师“不忘师道本色,坚守师德底线。牢记时代责任,做教书育人楷模。涵养仁爱之心,做学生人生导师。提升教育智慧,追求职业幸福。”倡议宣读完毕后,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一致响应倡议内容。

论坛间歇,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与师德建设处处长刘璇璇、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广东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处长龙海山听取了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对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汇报,任友群司长对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五点期望。同时,任友群、李璧亮、王恩科等同志共同为首批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揭牌。

论坛当天,还举行了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执行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为专家颁发聘书。

本次论坛,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重点聚焦后疫情时代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探讨师德师风建设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培训模式及实践机制;观照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与师德坚守;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强化教师国家认同的作用。本次论坛对探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合作机制与实践路径,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与师德培训模式,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师德建设共享平台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将在学校建设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战略的大背景下,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努力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华南、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中心、示范性师德师风培训中心、师德师风质量监控评估中心与师德教育课程开发中心,成为以面向基础教育学校为主兼具面向高校,纵向贯通衔接、横向渗透互学的“大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作者/通讯员:左璜 姚轶懿 | 来源:教师教育学部 | 编辑:华维勇